哈啦小说网>历史军事>大明工业霸主>第14章 集权与分权(2)
  “于今天召开的大朝,新政的大旗亮明了,新组的内阁班底明确了。”

  在天启皇帝的注视下,赵志伟缓步朝龙案处走去,拿起一摞奏疏,神情正色道:“不过陛下,这场仗才刚刚开始。

  这些涉及六部职权厘清,新设部院的职权明确,都还只是形成于书面。

  现有的六部,对应新设的六部院。

  虽说相应的官吏,都已筛选明确,不过这场仗能否打的漂亮,能否叫朝堂稳定,都将关系到工业新政的后续推动。

  甚至会影响到在北疆各地能否切实落地生根。”

  “这场开门红,必须要打的响亮!”

  天启皇帝斗志高昂,眼神坚定道:“似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,我们绝不能做。”

  “梳理这些既定的谋划部署,就交由我来解决,内阁都能变动,六部又有何资格不动?

  先前跟这帮家伙,有太多的事情,要好好算一算了。

  我倒是想要看看,谁敢反对能改变国朝命运的新政。

  他们不想叫大明好过,那我就绝不会叫他们好过,魏伴伴,即刻派人,命现有几位内阁大臣,来东暖阁这边。”

  “喏!”

  魏忠贤忙走上前拱手应道。

  作为内廷大太监,天启皇帝的心腹近侍,虽说他不懂工业新政,究竟是什么,究竟要改些什么。

  但是人家却始终恪守一点。

  只要是自家皇爷所下旨意,纵使是上刀山下火海,那都会无条件的服从和行动。

  需要他做什么,那就做什么。

  这也是魏忠贤能从外朝抽身之后,依旧稳坐内廷大太监的根本所在。

  毕竟魏忠贤清楚的知道,他所拥有的一切,都是依附皇权所得,是得天启皇帝的信赖,才有的。

  若失去了这一根本,那他什么都不是。

  “陛下,如此我就先行告退了。”

  赵志伟抱拳道:“眼下需要做的事情,还有很多,枢密院那边,有不少事情等着臣去解决。”

  “去忙吧。”

  天启皇帝微微一笑道:“咱们分工明确,将各自所掌之事,谋划好,落实好,这样才能减轻压力。

  等内阁和各部院之事理顺,咱们再就新的事情,展开行动。”

  在一起共事这般长的时间,天启皇帝和赵志伟已达成无言的默契,该联手的时候,就集中解决一些事情,该分管的时候,就各抓各自要解决的事情。

 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,若什么事情都由一人来办,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。

  从威严的东暖阁出来,清风徐来,吹在赵志伟的脸上,未吹去那所流露出的笑意。

  自己来大明这么长时间,曾经那个落后和腐朽的大明,终于真正迎来新的曙光,将因一场工业新政,逐步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  “这盛世,未来可期啊。”

  站在这乾清宫正殿前,负手而立的赵志伟,囔囔说道:“日后的大明,将成为全新的霸明。”

  什么大明之外皆是化外之地。

  什么大明幅员辽阔,无需再继续扩张。

  固步自封的思想,不可要。

  必须构建以霸明为主导的汉文明圈。

  在赵志伟的眼里,那些迂腐的思想不可取,伴随着霸明的改变,重要的战略要地,都必须掌握在霸明手里。

  引领着霸明积极对外扩张,是罪在当代、功在千秋的大事。

 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,尊严只在剑锋之上!

  “拜见王爷。”

  孙传庭、陈奇瑜的声音,叫赵志伟回归了现实,看着被特召的内阁大臣,赵志伟露出淡淡的笑容。

  新组建的这个内阁班底,除了崔呈秀是起维稳讯号,还要干其他脏活累活外,其他人都有着各自的使命和职责。看書溂

  “陛下在等着诸君。”

  对孙传庭、陈奇瑜微微点头,赵志伟开口道:“本王就不耽搁诸君了,先行告退了。”

  看着赵志伟挺拔的背影,黄立极、刘鸿训、崔呈秀几人,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神情。

  今天在皇极殿所开大朝,折腾出的事情太大,太多,纵使是到现在,他们还没有完全消化。

  尤其是新组建的内阁,首辅孙承宗,群辅袁可立、徐光启等人,还没抵达京城赴任。

  这也叫黄立极、刘鸿训、崔呈秀几人,心里不由得暗暗嘀咕起来,眼下天子召见他们,是所谓何事?

  “王爷,以内阁为首的政务体系,将在后续强势崛起,这是否会影响到我们枢密院这边?”

  在赵志伟回到枢密院,赵崇德找了过来,讲出自己心里的担忧。

  工业新政的明确,赵崇德是高兴的,毕竟此举的落实,将宣示着大明,必将朝着新的道路前行。

  可是叫他没有想到的是,在新组建的内阁中,这重要的首辅之位,并非是自家王爷担任。

  似赵崇德这样的想法,很多人心里都有生出。

  “影响什么?”

  赵志伟笑着说道:“政务体系的集权和分权,对于后续推动工业新政,将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。

  我枢密院这边,是大明的军事体系,那同样也是集权和分权,只不过考虑到当前这一切,都处于初期阶段。

  像兵部这一衙署,暂时挂靠在内阁名下,但具体操办一些事情时,还是要听从我枢密院的指示。

  与此同时,每年在特定的时期,枢密院会和内阁研讨并明确,国朝划拨到用于军事发展的特定银子。

  如何叫大明军队变得更强,如何研制、生产、列装各类军备等等,都围绕每年所拨特定银子来展开谋划部署。”

  赵崇德在听闻此言,脸上流露出惊诧的神情,倘若真的是这样的话,那日后大明军事这一块,就真的做到自主发展。

  不似先前那般,涉及大明军事的事情,都要看朝中文官的脸色行事。

  此事从定下的那一刻,就彻底扳正‘文贵武贱’的政治生态,并直接迈向文武平衡的新格局。

  内阁有要做的事情。

  枢密院有要做的事情。

  对现阶段的大明来说,一场震动洪流正在扩散开来,并产生较大的涟漪,冲刷着那些顽固迂腐的意识形态。